作者:綠色公民行動聯盟
8/15傍晚五點全台大停電,讓社會大眾十分訝異,台灣的能源管理系統竟如此脆弱,一個中油承包人員的操作失誤,就能導致大規模危機,究竟相關單位的安全監督措施與風險管理流程出了什麼問題?是不是我們過去真的太迷信大電廠大機組,才會產生此次極端罕見之疏失?
但從事件發生至今,有部份媒體將責任歸咎於沒有使用核電,甚至部分工商界大老呼籲必須重啟核電。這讓我們深感納悶與不解:這次的停電事件,究竟與核電何干?就算使用核電,難道就不會因為人為疏失產生停電事故嗎?
1.電網瞬間損失大規模電力造成停電,和使用核電與否沒有直接相關
此次中油承包人員操作失誤,進而導致大潭六部機組跳電,加上跟著跳機的中火5號機,電網瞬間損失470萬瓩。電網要能穩定運轉,必須維持供電頻率與電壓在安全範圍內,因此,當發生像此次電力系統中大規模的機組臨時跳脫,會造成供電與負載需求不平衡,電網系統頻率瞬間降低,為避免電網進一步產生全面崩潰,自動保護機制因而啟動低頻電驛自動卸載,產生全台多處停電的現象。
我們必須再次強調,電網因事故瞬間損失大規模電力,無論是否加入未運轉的核一、核二機組、無論當天備轉容量率為何,都要避免電網因供給與負載瞬間失衡,啟動低頻卸載的自動保護機制,以防更大規模的電網崩潰。
所以我們應該問的是,為什麼因為一個閥門操作失誤,導致六個機組同時跳機?台灣電廠集中輸配的管理模式,脆弱度是否太高了?
2.台灣今年已第三次因集中式電網產生危機,別再忽視真正的問題
有些人把焦點放在供電是否充足、是否需要增加電廠。這種討論方向,顯示台灣在能源治理上,長久以來只重視電廠、忽略電網的缺失。將焦點只執著於使用核能於否,反而忽略了真正問題所在。本次事件已是今年第三次因集中式電網而產生危機(2017.6.2蘋果日報:電塔倒 核一緊急停機、七月底尼沙颱風吹倒蘇澳傳輸電塔)這些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,包含核能等大型電廠並非萬靈丹,沒有備援系統與分散風險的設置,還是會因意外導致能源供給吃緊。
電力系統包含發、輸、配、送、用,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檢討規劃,若只著重發電端,缺乏對能源系統性的盤點,長期下來,絕非台灣能源轉型的健全發展方向。台灣大型電廠對外的單一輸配系統設計,導致一有事故發生,大電廠內的機組幾乎無法倖免。台灣應趁這次機會,盤點並規劃大型集中電廠的備援系統,分散意外發生時的風險與衝擊。(可參考:聯合報:脆弱台灣 處處風險 如何補強?)。且電網韌性也必須提升,主責部會應設定台灣智慧型電網、區域型電網的具體建置時程,規劃儲電設備確保緊急時刻的用電安全,分散電網風險、升高調適能力,來避免單一事件造成系統大規模失靈。
3.如何因應停電危機?看看首爾怎麼做
台灣問題出在集中式電力系統與電網因應風險與意外的應變能力低、調度彈性差,要改善聽起來是非常麻煩的工程,因此也不難理解,有些人認為核電是此次意外的解方。有趣的是,在核電佔比近3成的韓國,2011年9月因高溫導致用電量激增,適逢韓國23座核電與火力電廠歲修而供電不足,進而發生規模罕見的無預警全國大停電,包括首爾、仁川等城市都因臨時停電而陷入一遍混亂。
這次危機過後,首爾於2012年由市長朴元淳號召,啟動「減少一座核電廠」計畫。首爾並非將大停電事故歸咎於電廠不足、必須增蓋電廠,而是將危機定調在首爾能源自給率不足、電網安全度低。因此,「提升能源自主」、「增進能源使用效率」、「推廣城市綠能」成為首爾的城市目標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最後比預定時程提前半年達標,2014年底首爾共減少了200萬噸油當量(TOE)的能源消耗,成為國際著名的城市能源轉型經驗。
結語
能源絕非只有發電端一個面向,同樣面對大停電危機,首爾將其翻轉成一次轉型的機會,我們是否記取這次意外的教訓,勾勒出台灣能源問題的完整樣貌,檢討長久以來被忽視的能源系統性問題,而不是在一個與事故無關的核能議題上消耗討論能量,才有助於建立台灣能源轉型的基礎能力與方向。期望十年後的台灣社會若回顧這次經驗,能有自信的說,台灣十年來為能源轉型所做的努力與成果,都確實解決了我們此時此刻所面對的危機。
____________
《網友觀點》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!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?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!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。投稿去—->https://goo.gl/iy5TCA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8%A5%E5%86%8D%E5%BF%BD%E8%A6%96%E7%9C%9F%E6%AD%A3%E7%9A%84%E5%8D%B1%E成長書桌樂澄人體工學兒童書桌兒童書桌樂澄人體工學兒童書桌
留言列表